电工所首页 | 晚情首页 | 最新动态 | 生活广角 | 学习交流 | 康寿园地 | 抚今追昔 | 故事篇
抚今追昔

退休以后
作者:万遇良  日期:2006-12-13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字体:
 

   19891月,我刚过完62岁生日,所里开始执行科技干部退休制度。于是我和老伴一起作为电工所第一批退休干部开始了退休生活。

我在1951年经国家统一分配到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电工所前身)工作,到退休为止一共在职工作37年。退休到现在也已将近17年。

退休意味着不小的变化,首先是作息时间变了,从每天按时上下班改为弹性工作;其次是工作性质变了,从领导一个部门到当前的辅助一个领导;第三是工资少了,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面对这些变化,我觉得只是工作岗位变了,仍然可以继续做贡献。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十六字要求:“摆正心态,合理安排,再做贡献,充实愉快”。17年来的退休生活,我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渡过的。

退休17年来,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年到上个世纪末为第一阶段;2000年到2003年为第一阶段;2004年以来为第三阶段。我的退休生活包含五项内容,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第一是参加所、室和院的顾问咨询工作。到上世纪末,我一共担任了三届学术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参加了参加了机电控制中心的立项、筹建等大量工作。参加了宋亚杰、毛鹤年领导的“以电力为中心论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高景德、丁瞬年和雷天觉领导的“高新技术促进机电工业的技术进步”咨询报告组。我在前项课题中担任分专题组的组长,在后一课题中为撰稿人。这类工作占据了我退休第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

第二是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从1990年到1998年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1988念叨1999年担任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一、二届主任委员。从电机工程学院建院起带现在,对该院的专业设置、教材编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在电工技术协会的建设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于2001年获得该会颁发的“突出贡献个人奖”。这类活动占用了我退休后的相当一部分精力。

第三是合编和主编了一些科技读物。我自己编写了四个专题,分散在四本书中,共42万字。我独立主编了两套“机电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共13册合计400万字,从策划、选题、推荐作者到书稿通审,全部由我负责(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分别在1998年和2003年出版发行)。我还参与主编了“电工高新技术丛书”共六册19个专题,我负责其中8个选题的组稿并亲自编写了一个专题(丛书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我还参与、推动了电工所几部专着的选题(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自1998年起陆续出版了6册)。还参加了“电工名词”审定工作(以由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这类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占用了我较多的时间。    

第四是学习。学习是终身的,我在退休期间主要学习了两类知识,文学和高新技术。文学以诗词为主,除了上老年大学,还练习写作。有一篇诗作“”乡思

,在2004年蓓蕾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获优秀奖(2004年发表在中国和平出版社“盛夏的果实” 一书。学习高新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第五是旅游。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17年间我和老伴先后去了大连、长岛、青岛、云南、贵州、绍兴、宁波、普陀、奉化等地。总计14次,短时一周,长时一个月,有些地方还两次前往。即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又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长见闻,真是一举数得。

退休了,工作方式和内容都变化很大,但工作量却不少,有时还得加班,这就需要合理安排。退休前期,虽然已不在第一线了,但还没完全脱离业务,就将第一、第二类放在首位,工作量也大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逐渐以着述与主编为主,这类工作比较灵活,可以自主安排。1999年我右眼失明,在所里已经不再担任任何工作。进入21世纪,便推掉了所有的社会工作,真正是无事一身轻了。我就专注于学习和旅游。

   回顾17年来,我的退休生活是充实的,而且对社会是有用的。能做到这一步,一市我个人的努力,二是靠老伴和家庭的支持。

  学习交流  更 多 >>
·回 眸
·赞党的八次“三中全会”…
·追梦
 
  照片栏   更 多 >>
 
 
0.1746900081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