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以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开展前沿探索性研究。前沿探索研究可以采取多种更为灵活的组织方式,研究所将以所长科研发展基金的形式支持各研究组内的探索性研究,同时研究所也要继续办好前沿研究部,搭建全所共同的前沿探索研究平台。在前沿交叉科学领域方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重点开展电气科学前沿及其与生物、信息、材料、物理、纳米科技交叉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5、加强实验室建设
全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装备建设的投入,加强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平台的建设,使实验室具备世界先进的实验手段。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经过优化、整合,建立所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如:整合所内的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技术、热发电技术、分布式能源与发电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等相关研究方向的实验室,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实验室,争取将其建成国家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或者成为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应用超导技术、生物电工技术、应用强磁场等方面,希望都能通过优化整合,逐步建立一些所级重点实验室。要积极探讨和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使得这些所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所内的开放和公共研究实验平台。争取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院级重点实验室。
在建设国家及实验室方面,全所“十一五”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至少再建设一个院重点实验室,争取(联合)建设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强化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通过合理地整合配置全所的书刊、情报、信息、网络和仿真计算资源,完善电磁场的仿真手段,建立多场作用仿真条件,为各类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电工研究所信息中心,集成科技支撑能力,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促使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效、便捷和规范化,有效增强我所的知识创新能力。
配合实验室建设,培养、锻炼一批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的公共技术支撑人员,重要岗位要求持证上岗。为科研任务饱满、体量较大的研究单元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配备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秘书,使他们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得以专心致研。
7、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家研究所制度
创新三期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国家研究所创新研究与发展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改革科研组织结构和机制,以科技创新的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加强所级调控能力,克服科研组织模式中的分散和自我封闭倾向。
适应财政预算改革,积极探索研究所各项支撑条件的新模式。逐步完善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探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研究所和所内科研单元的运行模式,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其它单元初步建立竞争合作、互补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关系。争取在“十一五”和创新三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8、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创新三期全所创新岗位规模约为210人,比创新二期增加39人。全所新增的创新岗位将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岗位和技术支撑岗位。继续鼓励各研究组根据所承担任务的需要,聘用项目聘用人员。全所各级各类人员将全面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全所继续实行两级聘任制度,各研究组要根据所制定的聘任原则和管理制度搞好科研队伍的建设。
坚持在科研创新实践中造就领军人物,培养尖子人才。将结合本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科研水平的杰出人才提供创新实践、施展才华的平台。创新三期要特别注重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在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科技尖子人才。打破年轻人成长的瓶颈和限制,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干。
坚持“所自主引进、院择优支持”的原则,结合创新基地建设,平均每年招聘“百人计划”1~2人。做好人才招聘计划,努力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并帮助他们尽快发挥作用,取得优异的创新成绩。
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抓好研究生课程学习,聘请国外同行为博士研究生教授课程,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使本所在全国电气工程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9、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在三期知识创新工程中,创新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价值理念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着力构建优良的创新文化生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魂、追求卓越、宽松和谐的研究所文化环境。
必须加强科研人员的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强化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服务国家,造福社会。要完善激励评价制度和福利体系,推进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激发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增强研究所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的研究团队,形成分工合理、善于协同、友好竞争的团队精神。
创办电工所所刊,加强网站建设,改善、增强网站功能。建立多渠道、立体的宣传网络,树立我所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10、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扩大研究工作舞台和国际影响
创新三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广泛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密切与国际科学界的联系,关注世界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拓宽科技人员的研究视野,全面融入国际科技活动。
积极认真办好有我所承办的重要国际会议,如 2007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太阳能大会等。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参与所的研究工作和发展方向的研讨。积极鼓励我所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的任职。
在空间磁体技术的研究、生物电磁工程研究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与国际前沿科学家团队的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科技合作支持的科研活动。
12、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合作与联合
进一步扩大与大学、企业和地方的合作,与全国科技界共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道路,完善国家创新价值链条。
加强与国家重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合作。争取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等。合作培养研究生,共建一批伙伴研究小组,并逐步发展成联合实验室。
加强与国家骨干企业和大型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电气集团、新疆金风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哈尔滨泰富电气公司等国家骨干企业和大型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共同攻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瓶颈,优势互补,双赢发展。
加强与地方的合作,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同志们,创新二期和“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十一五”开局阶段我们在争取各种科技项目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只要我们理清思路、看准目标,并为之持续不断地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十一五”和创新三期期间使电工所的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