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为程玉林,右为申世民)
退休临近,我就想好了,退休千万不能老待在家里,一定要回归集体,吸收养料,调整心态,丰富生活内容。“假若只有一次选择,我选择健康”,别无它求。
退休后的活动我比较注意动静结合,脑力体力结合,户外户内结合,集体与个人结合。这样容易取得效果,促进身心健康。我幸运的是刚退下,在老干办及有关同志的引领下,很快进入了角色。一退休我就攻我的弱项,上书法班,进所“夕阳红”合唱团。晨练不间断,有人称颐和园是我的“后花园”。非典后,晨练改为圆明园,“百练步为先”我尝到了甜头。
近几年又增加太极柔力球、京剧班、书法班等,楷、行、隶、草我都写了写。毛主席给书法家于立群信中说:“写书法可以修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是一件好事。”我现在也有一星点长进。最近又参加了“诗词欣赏班”,开始和博大精深的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打交道,我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新鲜。
平日里,我每天必看CCTV-10的“百家讲坛”。我有些入迷,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每日必读书刊、报纸,《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晚报》等每天必看,不然吃不香、睡不稳,如同烟瘾。从三月份起,我还几乎每天去游泳。
每天都感到时间不够用,有人戏称我为“ 事忙”。每天动脑子、舒筋骨,已成习惯,自然促使精神愉快,两者相铺相成。我本着 “与人无争,与己有求,决无奢望”的心态,为此,有人戏称我“傻乐活”。老话说的好,“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快乐处之有,全凭自己找”。有人从爱护我,担心我负担过重,影响身体。我有同感,要调整减缩一些活动项目,终究年龄不饶人。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要正解理解,应该是“生命在于调节自身生理平衡”。
退休了,无官一身轻,一心想平平淡淡过日子,自娱自乐,不争良好,只求一般,能跟上趟就行。可有时还要被赶鸭子上架,强出头。比如在合唱团,不久就让我领唱、独唱,使我这个“双重身份”的人,干与不干,十分为难。唱歌我基础差、水平低,但比较刻苦学。在家中练,老伴看到我难受的样子,着急说:“别领唱了,给金子也不唱”。我在合唱团说了,同志们笑着说:“给你金子,你可真不敢唱”。其它活动,也有这样的事例。我真乐意平平淡淡过日子,又离不开集体。难呀!
我认为活动的目的在于学知识,开眼界,促进身心健康。所以我希望做到主导权在自己。通常讲,我们少年是交给父母、青年时交给组织、现在老年交给自己。晨练时一位老年园友常给我讲:“自己疼自己,不算没良心”,我们把握好自己,是给孩子造福。
我从青年时就铭记“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年,“知识就是健康”我牢记在心,也有一些感悟。退休后,切不可忽视接受“再教育”,不断以新知识充实自己头脑,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条养老的古训。要吃苦,苦中求乐,使我们晚年生活充实愉快。老年人学习,不求名利,求得知识就是健康,它是保持思想常新,与时俱进的根本途径。不然就落后时代。这也看不惯,那也瞧不上,实是“庸人自扰”,不会有好心情,好身体。学习是填补空虚的良方,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和找到自己开心的思维方式,保证心平气和的诀窍。总之,学习越多,知识越丰富,活得越有滋味。
有时晨练时与几个老人间谈,他们半开心的讲:一晨练,就高兴,劲使不完,回去一看书报,劲就不知跑哪啦,脑子木,想睡。可我常想,人类是由肉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的高等动物,五谷养身体,书籍知识养精神,缺一不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志遇到与己有关的不平事,埋怨气愤,造成心理不平衡就要找同志帮助。退休在家,找人不方便,主要得靠自己调节,靠觉悟、靠知识武装自己。“埋怨是心灵的毒瘤”,情绪低落时,人体的抗癌功能会衰退到20%以上。几年前,有人给我讲六个字“看不惯,想得通”,看似文理不通,实质是充满辩证法,我受益匪浅。
再比如音乐,古代名医讲:“乐者药矣!”长寿需要音乐,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古人还讲以音乐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老矣!我这种音乐细胞少的人,在慢慢听音乐的过程中也有了点体会。
知识到处有,就看我善于不善于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来培养,把爱好作为一种追求知识来对待,“知识就是健康”。总之,我愿:不落伍,心不老,学不止,心地宽。
07.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