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成员
主  任:张福宽
编  委:丁明仁 刘志凤 马衍伟
     宋   涛 孙鸿雁 王海峰
     许洪华 邢建平 张和平
     (按姓氏拼音顺序)
主  编:张和平
责  编:徐小杰
美  编:丁玛丽
 编辑手记
写在改版前夜的话   新的一期《新电气》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它很新,在走过了四个春秋后,它重新披上了新装。   在过去一千四百个日日夜夜里,它严正以待,跟踪了研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记录了科研人员探求真理的思想轨迹,展示了…… 详细内容 >>
 
 联系我们
 

邮件:xuxj@mail.iee.ac.cn
 







 
  卷首语

第三期卷首语
作者: 张和平  日期:2008-04-02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字体:
 

常怀感激之情
   这是一个应当感激的世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生命的养料,组织、领导、同事为我们的成长起了助推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心怀感激。然而有些人却不珍惜这些,反而一肚子牢骚,常常抱怨组织对自己不公平、领导对自己不关心、同事对自己不帮忙、亲人对自己不支持……这种怨天尤人的情绪,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工作的热情,还会影响同志间的团结,乃至影响到亲情和友情。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有些人不善于记恩。想想看,一个人如果离开父母的哺育照料,离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离开同志间的热心帮助,离开亲友们的关心支持,他能自立于这个世界吗?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却常常忽视这些,把自己的能耐看得过大,眼里只有自己,要期望他知恩图报,恐怕是奢求了。其次是个人期望值过高。有的人对名利的要求近乎苛刻,老是拿那些发展比自己快、荣誉比自己多、机会比自己好的人当参照系。总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应该得到,却从不考虑别人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还有多大差距。要求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觉得组织对自己关心不够、同事对自己帮助不多,怨愤便由此而生。再有就是期望回报的心理太重。有的人做事情总想着如何得到回报,刚做一点工作就向组织邀功请赏;给别人帮了点小忙,就等着人家报答。一旦愿望落空,就觉得他人亏欠了自己。有了这种心态,产生抱怨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质朴的传统教育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应当懂得感激。抱怨只会给自己徒添伤悲,使自己心里失去平衡;而感激却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至于使人生偏离正常轨道。以感激之情对待组织,就会牢记党对自己的教育培养,激起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奋发进取,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用加倍的努力报答组织的关怀;以感激之情对待领导,就能真切感受到领导的关爱和期望,在心中多一份理解、信任和合作,少一些误会、疏远和对抗,做到尊敬领导、服从管理,做一名好部属、好下级;以感激之情对待同事,就会记住同志间的真诚关心和热忱帮助,珍惜友谊,主动搞好团结;以感激之情对待亲人,就会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亲人的关爱之情,生活中孝敬父母、体贴爱人、关爱孩子,为自己构建起一个幸福和谐的美满家庭。
   当然,提倡感激,并非降低人格,搞封建意识下的人身依附、感恩戴德,更非为达个人目的而整日低三下四地磕头作揖。在大家庭中,感激应是一份做人的真诚,也是一份对他人的尊重。心怀感激之情,生活才会少一些怨气和烦恼,心灵才会多一些宁静和安详。常怀感激地生活,我们就能经常感受到收获,从而更加乐意为他人付出,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充满温情的人际环境。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02~2006 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六号 技术支持:中研网
邮政信箱:北京2703信箱 邮 编:100190 研究生招生电话:010-82671389 传真:010-62560904 E-mail:office@mail.iee.ac.cn
0.04622101783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