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研究部
 最新动态

第十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
  日期:2011-06-22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字体:
 

 

第十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暨

第二届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

(第一轮通知)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计量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第十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承办,将于2011 10 月下旬召开,地点将在第二轮通知确定。会议邀请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工厂从事磁学研究、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设计、加工、生产、测试及相关仪器设备生产、市场开发的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界人士参加。会议将安排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并组织产品展览,为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研讨的场所,为从事材料和仪器设备生产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和发展市场的空间。

由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会议为从事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工程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征文,欢迎投稿。所投论文经审稿合格后将相应收录在《第十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论文集》和《第二届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

一、第十四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征文内容:

Ⅰ、基础磁学

1、磁性量子理论和宏观量子现象

2、电子结构计算与巡游磁性

3、临界现象与量子临界相变

4、磁畴结构与微磁学

5Kondo、混合价和重费米子

6、磁性材料设计与计算机模拟

Ⅱ、自旋电子学与磁性纳米结构

1、自旋相关输运与自旋动力学

2、金属多层膜、颗粒膜的巨磁电阻(GMR)及自旋阀

3、磁隧道结材料与TMR 效应

4、氧化物中的超大磁电阻效应(CMR)与电荷、轨道和自旋序

5、稀磁半导体和磁性半导体

6、磁性纳米结构(包括纳米点、线和超薄膜)

7、磁体/超导电性异质结构

Ⅲ、金属永磁材料和应用

1Nd-Fe-B 材料

2Sm-Co 永磁材料

3、新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

4、纳米晶永磁材料

5、磁钢

6、其他永磁材料

Ⅳ、金属软磁材料和应用

1、电工钢

2FeNi 合金

3、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4、巨磁阻抗效应及材料

Ⅴ、铁氧体

1、铁氧体硬磁材料

2、铁氧体软磁材料

Ⅵ、高频与微波磁性

1、基础理论

2、高频磁性材料

3、微波铁氧体材料

4、微波铁氧体器件

5、微波铁氧体测试

Ⅶ、磁记录

1、记录介质

2、磁记录磁头

3、磁记录方法、理论和应用

Ⅷ、其他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和交叉学科

1、磁弹性及磁致伸缩材料

2、多铁性材料

3、磁光材料

4、磁流变液和磁性液体

5、生物磁学

6、高分子磁性材料

Ⅸ、磁应用技术

1、磁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2、磁性传感器

3、磁成像技术

4、其它磁应用技术

Ⅹ、磁测量技术、设备和标准

1、动态测试技术、设备和标准

2、静态测试技术、设备和标准

3、其他先进表征技术在磁学中的应用

Ⅺ、磁性材料的生产、装备和技术

1、制粉技术和设备

2、烧结工艺和设备

3、粘接工艺和设备

4、磁体镀层技术

二、第二届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

1、磁热效应理论和模型;

2、磁相变和磁热效应;

3、磁热效应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4、磁热效应材料的应用研究;

5、磁制冷机的设计、研制及其相关问题;

6、用于磁制冷机的磁体设计;

7、与磁热效应和磁制冷技术相关的其他内容。

三、征文要求

1、所投论文应未在其他会议或刊物上公开发表,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扼要、

字迹清楚;

2、征文不能涉及保密内容;

3收稿截止日期为2011 9 15

4、征文请用Word 文档编排,用A4 纸严格按标准格式打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及参

考文献等)不超过1 页,具体格式要求附后。

5、征文请通过电子邮件寄至:magnetic@aphy.iphy.ac.cn。电子邮件的主题请注明“第十四届全国磁学会议征文” ;投至磁热效应材料会议的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全国磁热效应会议征文”。邮件中附上来稿人详细通讯地址、邮编、E-mail 地址及电话,特别附注投稿内容分类(例如,Ⅱ、自旋电子学与磁性纳米结构)。

6、收到论文后,以E-mail 方式通知投稿人稿件收存(一周之内给通知)。请不要一稿多次重复投递。

7、审稿将在2011 9 月下旬进行,入选论文将于2011 10 10 日前通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优秀论文推荐在《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或《中国科学》上发表。


 
0.260007143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