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果,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客观需求,是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所内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电工所在10月30日下午的“IEE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中探讨了基础研究工作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问题,来自强流脉冲技术研究组的章程博士和邵涛博士与大家分享了课题组依托国家和科学院项目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和经验。
2010年,强流脉冲技术研究组邵涛博士与Tarasenko教授相识于2010年IEEE国际功率调制与高电压会议。2011年起,双方开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俄乌白专项补助资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资助,2012年,Tarasenko教授受聘中科院电工所客座教授,同时获批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双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Physics of Plasmas、New Journal of Physics等国际期刊上共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升了电工所在纳秒脉冲气体放电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在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强流脉冲技术研究组在大气压气体放电领域申请到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为章程博士主持的“重复频率纳秒脉冲气体放电中逃逸电子流与X射线特征研究”青年科学基金,和邵涛博士主持的“大气压纳秒脉冲气体放电研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突破。
沙龙上,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充分交流,就国际合作交流中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基金项目申请和国际合作交流形式等问题建言献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知识产权方面,本着学习或共同发展的态度,在合作初期应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共识。如可以通过联合署名文章,双通讯作者的模式发表论文。
|